查看原文
其他

大清皇子日常:没朋友、没房子,还饿到和太监抢肘子……

白虎山人 博物馆丨看展览 2019-12-25

大清皇子,皇帝的儿子,似乎一生下来就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点。

 

然而,他们光芒万丈的外表下,其实也掩藏着千锤百炼的悲惨生活。甚至,这种生活,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


1

童年?没来过!


清朝旗人有“生而不养”的习俗,小皇子一出生,就要被保母抱走,交给提前挑选出来的乳母抚养。断奶以后便从内宫送至阿哥所,由专门的保母、乳母和太监们照顾,与其他皇子们一起生活。

“清祖制,皇子生,无论嫡庶,一堕地,即有保母持之出,付乳媪手。”

故宫南三所,即“阿哥所”

 

从呱呱落地起,皇子连住都不跟母亲一起住,根本没有机会与自己的亲生母亲亲近,每年只能依清宫礼制与母亲见面,一年里见面的次数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甚至母子俩相见时,也要按照规制来——言语交谈不能过多,更不要说像平常人家母子那样亲亲抱抱举高高。

 

可以说,十月怀胎便是皇子一生中与母亲亲密相处最久的时间了。

 

不能和母亲亲近也就算了,更惨无人道的是小皇子刚断奶、讲话咿咿呀呀、路还走不稳当的时候,就要开始学规矩。

“至绝乳后,去乳母,添内监若干人为谙达,所以教之饮食,教之言语,教之行步,教之礼节。

▲故宫南三所鸟瞰

 

训练成果十分显著:小皇子还没有乾清门门槛儿高,便一派训练有成的皇家气度——门槛自己跨不过,没关系,振振衣袖,且由内侍举着,从容地被端过门去。

 

这么萌的举动,小皇子却要肃容、庄重举止——身为皇子怎么可以萌呢?


到了六岁,别人家小孩可能还在尿尿和泥巴玩,但对于从开口说话就在学礼仪的皇子来说,他的童年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几日,皇子便要在钦天监算出的开学吉时,穿戴上谙达准备的小冠小靴小袍褂,去上书房上学了。


2

上课?不准懒!


清朝的皇帝们非常重视皇子们的教育。从乾隆开始,便把皇子们上学的书房定在乾清宫东侧的“尚书房”,道光以后改称“上书房”


▲故宫上书房

 

皇帝在乾清宫处理政事时,便能听到皇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时不时地还可以去上书房溜达一圈,偶尔还带着大臣一起去,检查一下皇子们有没有好好用功,兼任了教学巡查组和教导主任的差事。

 

皇子一旦调皮被总师傅叫家长,跟妈妈又不熟,只能默默承受来自皇帝、教导主任和老爹的三重暴击。

 

写出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个赵翼,曾入直军机,凌晨四点在宫内值班的时候,黑暗中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这便是皇子们前往上书房路上用来照明的灯光。

 

皇子上书房是“卯入申出”,即凌晨五点上课,下午三四点下课,有时候老师还要拖堂到五点。午间不休息,吃完饭接着上课。实际上,皇子们凌晨四点便要到书房复习前一天的功课了——康熙皇帝曾规定,每一篇功课必须诵读120遍。

 

这么算下来,皇子一天有十几个小时都在上课。

 

而且三点钟下课,不过是结束了文化课的学习。接下来皇子们还要去上体育课,学习骑马和射箭。

 

一年四季,无论寒暑,天天凌晨四点上书房,太阳快落山了还在练射箭,皇子想来个叛逆期都抽不出空。

 

高考生暑假寒假还有几个星期的假可以放呢,而皇子们一年里只有端午、中秋、春节、万寿节(皇帝生日)和皇子自己生日这五天放假,除夕中午十一点会提前放学,但绝不放假。


▲清代《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局部,描绘了乾隆十五年(1751年)十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生母、崇庆皇太后六十岁寿辰的庆祝场面。


没有假期,那趁着师傅不在偷个懒行不?不存在的。

 

乾清宫门禁森严,谁谁几时进几时出,谁谁这会该来这会不来,都记录得清楚,比打卡机还要准。皇子们读书的上书房时时刻刻都有师傅当值轮班。

“乾清门每日夕进门单,某人某时入直,某时散直,或因事不至,皆一一注明。故侍读者工夫严密,无间断。”

直至成婚、分府出宫,皇子才能解脱此种苦难。


十多年的苦读下来,总感觉午夜梦回,已经做了亲王、郡王的前皇子们会冷不丁地半夜爬起来,福晋问干啥去?王爷一边急豁豁地穿裤子一边喊:迟到了迟到了,我得赶紧上书房去!


3

友谊?翻船了!


六岁读书,每天不是之乎者也,就是孔孟老庄,还要三门语言(满、蒙、汉)同步学,性子还没被磨平的小皇子感到无聊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大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给他找来伴读。


▲电影《末代皇帝》中,溥仪与伴读溥杰(右)

 

陪皇子读书的伴读,除了以后可以拍着胸脯说,我跟那谁可是同学,还有一项荣幸——代皇子受责

 

皇子不好好读书,师傅告完了状,转头就教训伴读。皇子们金枝玉叶吹不得打不得,隔山打牛、敲山震虎总是可以的。

 

比如溥仪小时候有一次蹦蹦跳跳地走进书房,就听见师傅对坐得好好的伴读毓崇斥道:“看你何其轻佻!”

 

无辜躺枪的伴读毓崇表示真是人在书房坐,锅从天上来。但就算不服又能怎样呢?

 

师傅们表示我们也很无奈呀,教学成果万一皇帝老板不满意,大难临头的就是老朽了。

 

乾隆皇帝曾特意下旨,命令上书房的师傅们,督促调皮贪玩的怡亲王弘晓的学业:“好好看着我叔叔他儿子读书,要是他学习不好,你们这些做老师的又不告诉我,朕饶不了你们!钦此!”

“着选派翰林官二员为王师傅,用心教导,务令学业有成。倘王仍前怠惰,当竭力规劝教诫之。若劝诫不从,即奏闻于朕,候朕降旨。倘不能尽训导之职又为王隐过,朕必于该翰林是问。钦此。”

这里的威胁绝对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皇帝老板不满意,做老师的是真的会挨板子。

 

一次南巡途中,康熙皇帝抽查小皇子们的学业,结果十分不满意,认为是当时的上书房师傅徐元梦不尽心教诲,千里迢迢从临清发回一道谕旨:“将徐元梦革职,当着全体阿哥之面,由乾清门侍卫杖笞三十板”。

 

可怜徐元梦年过半百的一把老骨头,当着自己的八个学生的面,生生被人扒了裤子,在人来人往的乾清门前,挨了一顿板子,一星半点的师道尊严都没留下。

 

在这些前提下,即便皇子有心与老师、伴读结下情谊,也未必能换回一颗真心。谁愿意冷不丁天降黑锅呢?尤其说不定还得直面来自帝国第一Boss的怒火,动不动就是一顿板子。


4

饿了?给憋着!


民以食为天,人民群众再穷苦,也能随着时令尝个鲜。谁能想到宫里的天潢贵胄们却从小连口饱饭都没吃上过。

“光绪皇帝十岁上下,每至太监房中,先翻吃食,拿起就跑。及太监追上,跪地哀求,小皇爷之馍馍,已入肚一半矣。小皇爷如此饥饿,实为祖法的约束,真令人无法。”

老太监信修明曾回忆:光绪皇帝十来岁的时候,天天吃不饱,饿到每次到太监房,先找吃的,抓起就跑。一大帮太监赶紧去追,跪求小皇爷口下留情。


▲光绪皇帝

 

同样的,溥仪在宫里也吃不饱。

 

他六岁时吃栗子吃撑了,就被隆裕太后喂了一个多月的糊米粥,饿到太后给溥仪馒头干喂鱼玩时,小皇帝连想都不想就把喂鱼的馒头干塞进自己嘴里。

 

还有一次各王府给太后送贡品,被 溥·左眼右眼都是饿·仪 撞见,直奔其中一个食盒,打开盖子一看,食盒里满满的酱肘子,抓起一只就咬。跟随的太监大惊失色,连忙来抢。年幼的溥仪拼命抵抗无果,刚到嘴就被抢跑了。

 

后来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这件事时还忍不住感叹:“好香的一只肘子。”

 

▲少年溥仪

 

为什么不让皇子们想吃就吃呢?


这主要是因为清宫里的大夫给带娃的太监和乳母叮嘱,养小孩要节食、要避风。但大夫却没有说明该怎样节食,怎样避风。太监、乳母战战兢兢,小皇子饿得直哭也不敢多给一点食物,唯恐喂坏了皇子而获罪。

 

忍饥挨饿的皇子好不容易稍微大一点,可以吃御膳房做的膳食,以为终于能吃上一顿饱饭,结果发现生平吃过的饭里就数御膳房的膳食最难吃。

 

现在一提起御膳房——哇,宫廷美食的最高境界啊,各种食材,各种花样,各路名厨令人眼花缭乱的厨艺展示,让人想想就流口水。


然而实际上,御膳房就跟紫禁城门前的狮子一样,笑看你风云流转,我自巍然不动。

 

御膳房有专人负责记录皇上饮食,并在内务府备案:去年某月某日,所食菜品为何,今年今月今日,照单准备。

 

每天四十八品膳食,皇上没一样满意,依然不改。美其名曰一怕皇上吃得太多而生病,二是皇上他爸他爷爷他太爷爷他老祖宗吃这道菜时便是这个味道,祖宗法制不能更改。


▲电视剧《苍穹之昴》中慈禧太后的膳食

 

御膳难吃除了菜式陈旧外,还有一个原因:御膳其实都是隔夜饭

 

御膳房分内外膳房,菜品先在外膳房烹饪完成,然后用挑盒送到内膳房。内膳房备有炭箱数只,上有铁板。一切菜品均用粗瓷碗盛好,放在铁板上加温备用,随时候着宫中贵人的吩咐。


这些菜肴往往都是提前一天或半天早已做好,只待一声令下,便把这些一直烘着的膳食直接送到皇子的膳桌上。


故宫御膳房

 

味道好坏姑且不说,紫禁城那么大,等从御膳房里端出来,送进宫里,再一样一样在桌上摆出来,是火锅怕也要凉透了。

 

怪不得各地名吃都能跟清朝皇族扯上故事,吃得皇帝王爷们龙颜大悦,这是打小就没吃过什么好吃的啊。


5

房子?抢不到!


熬过了以上种种磨炼,长大成人的皇子都是真·人中龙凤。

 

他们满心欢喜,只待分府出宫,径去过自己的安逸日子,再也不用早起、再也不用吃御膳房隔夜饭的美好前景触手可及。


然而京城的房源并不是这几十年才开始紧俏。

 

皇子不用自己买房,是由朝廷包分配的,但是符合皇子府邸住宅标准的房子总是不够分。

 

皇子皇孙越生越多,但京城二环里就那么大,总不能把别人的房都拆了盖王府。

 

整个清代,皇子府邸房源持续紧张,以至于有的皇子成婚十几年,自己娃都快上书房毕业了,还住在紫禁城里。


像乾隆家的老八永璇,乾隆四十四年才分到房子,这时候他已经成婚十八年了。皇孙绵德分到房子时,也已经成婚十五年。


皇子们就算分到了房子也不能掉以轻心,说不定什么时候,房子就被自己的叔伯兄弟侄子侄孙抢走了。


咸丰元年,当时的奕劻,只是授封辅国将军,内务府觉得他住着亲王府与礼制不合,就上奏,收回了府邸。


▲爱新觉罗·奕劻


奕劻的堂兄弟咸丰皇帝转手就把刚腾出来的宅子赏给了另一个堂兄弟恭亲王奕訢。

 

也不知道后来奕劻种种坑自家兄弟的不靠谱行为会不会与这一笔夺房之帐有关。



经历过千锤百炼,一名大清皇子终于从这悲惨的生活中涅槃,成为独当一面的帝国守护者。

 

但就像御膳房百年来未曾变过的菜式,这百年沿袭的陈腐成长方式,终究无法挽回紫禁城黄昏下,一个帝国的终结。


相关好书推荐

《你好啊,故宫(人物篇)》

采用问答的形式,从孩子的角度提出逗趣的问题,通过生动的图画与诙谐的语言带孩子走进故宫,了解古代的社会构成(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古代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 古代医学手段等知识。


长按下图二维码购买



《皇上吃什么》

三十余人团队,历时九个月,故宫专家倾心助力,清宫底档+故宫授权高清图片,再现紫禁城内的饮食日常。内附三十道菜谱,以图辅文,看了就能动手做。


长按下图二维码购买

参考文献

[1]清乾隆朝实录[M].

[2]清史稿[M].

[3]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M].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4]赵翼.檐曝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7

[5]溥仪.我的前半生[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6]吴振棫.养吉斋丛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5.

[7]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万秀锋.试论清代的皇子分府[J].满族研究,2013(02):41-47.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一个不喜欢瓷器的书法家不是好皇帝



点进去,证明一下自己眼神不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